每年的中超新赛季开幕式总是备受期待,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场足球赛,而是整个赛季的拉开序幕。
今年的开幕式却出现了一些争议。
在海港主办的新赛季中超开幕式上,有不少人发现现场有一群特别的“球迷”显得有些突兀。
他们穿着统一的纪念衫,手里捧着老师发的点心,但对比赛的关注却似乎并不高。
原来,这些“球迷”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,因为答应参加开幕式可以免除10公里的晨跑任务,他们才乐呵呵地来了。
海港的“求助”计划:学生来撑场
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海港的担忧说起。
作为卫冕冠军,海港本应在主场展现强大的号召力和热情的球迷氛围。
事实是,在上海这座足球城,海港的支持者数量却不及老牌劲旅申花。
每逢上海德比,申花的球迷总是占据看台的绝对优势,这让海港在本该是“主场”的氛围下显得有些尴尬。
为了确保今年的中超开幕式上能够有足够多的观众捧场,海港想出一个“妙招”:找当地的学校商量,希望他们能组织学生来观赛。
表面上,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提议,学生们可以免费去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,而海港则能保证现场的观众人数不会太尴尬。
这个“妙招”却附带了一个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的条件。
学生为何愿意去?
免晨跑成关键
按照学校的安排,只要学生去参加开幕式,学校不仅提供点心和纪念衫,还免除了他们10公里的晨跑任务。
说到这里,不少人可能会疑惑,晨跑对学生们的重要性在哪呢?
原来,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锻炼身体,设立了一系列体育锻炼任务,其中包括晨跑打卡。
学生们必须完成规定的跑步任务,才能在体育学科中获得相应的分数。
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,早晨起来跑步确实不容易,一下子免除10公里的锻炼,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诱人的条件。
因此,很多学生为了这样的“福利”,甘愿冒着“充数”球迷之名,去现场为海港助威。
行为背后:形式主义的隐忧
这种“求助学生撑场”的行为背后,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和思考。
形式主义的问题让人担忧。
在如今强调实事求是、反对形式主义的大背景下,海港这种为了面子而找学生充数的行为,显得有些不合时宜。
足球赛事的氛围,固然需要观众的热情支持,但让学生以免除锻炼任务为交换条件,是否有些偏离了初衷?
这样的安排是否真的公平?
早晨锻炼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,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将晨跑的分数与参加开幕式挂钩,不仅对那些坚持晨跑的学生不公平,也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“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分数”的念头,这对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养成都是潜在的隐患。
结尾
事实上,足球比赛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现场氛围和观众的真情实感。
如果球迷们是出于对球队的热爱自发前来,他们的呐喊与支持会更加有力。
而依靠这种“免任务”的特殊举措,只能制造一时的表象,难以打造出长期的、忠诚的球迷基础。
透过海港的这一举动,不仅仅折射出一场足球比赛背后形式主义的痛点,也提醒我们在推动任何活动时,应更加注重其真实的价值和影响。
与其依赖临时性的方案,不如通过更多元化和长远的方式,吸引真正热爱足球的观众,才是让球场上热血沸腾,赛场外激情四溢的根本。
每一场赛事,都应该成为城市足球文化的一部分,带来真实的激情和欢乐。
而不是一场“免10公里晨跑”的打卡作业。
真正的足球魅力,源自每一个真心热爱它的人。
让我们期待,未来的每一场中超比赛,球迷们都是出于对足球的纯粹热爱,而非出于任务需求。